查看原文
其他

元律 | 关于疫情后势,哥de八个猜想(上)

元律 一元法律 2024-03-13


1742年,德国数学家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Christian Goldbach)在给友人的书信中提出:“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哥德巴赫猜想”。


2020年,新冠疫情(GOVID-19)跨越国界肆虐全球之际,K哥某日偶与诸友纵论天下之势,云:对人对己生得失的是“小势”,于国于民有利害的为“大势”,遂就疫情后势,提出了“哥de八个猜想”。其中小势有四,曰“成、住、坏、灭”,大势亦有四,曰“起、承、转、合”。欲知详情如何,且听我一一道来:




几个月居家隔离,基本不能外出和聚会,很多人都活出了一种身陷囹圄的即视感,如同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台词:“监狱不是童话世界,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监狱生活就像例行公事,除此之外,还是例行公事”。





其实这部电影里,最触动我的一组镜头是肖申克在监牢里一直严格作息,包括坚持早睡早起和俯卧撑、原地跑跳等健身活动。他一直在为明天做准备,而不是因为身陷囹圄就听之任之、自暴自弃。


实际上,正是通过规律的作息,肖申克保持了一种生活的秩序感,而独立建立和维持自身这种秩序感,恰恰是很多人都不具备的意识与能力,他们更习惯的是一种名符其实的牢狱生活,被监视、被管理和被强制。


据说疫情过后,将有一种肥叫“隔离肥”,有一种傻叫“宅家傻”;毫无疑问,经过这个漫长的寒假乃至春假,“自律与否”将在免疫力、竞争力等方面,进一步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听说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个被疫情影响的假期里,某个学校的200余名孩子共阅读了465本书、做了42场公益、坚持了220项运动。你呢?





根据英国《太阳报》3月17日报道,为抗击疫情,英国女王决定采纳政府建议,提前一周离开伦敦的白金汉宫,搬进位于东英格兰东南部的温莎城堡。





同样是居家隔离,差距咋那么大呢?!最近也看到一些对疫情之后房价走势的预测,但这里更想从“刚需”角度说说疫情对居住环境的影响。




首先,城市区位的选择

既然武汉这样的二线中心城市在疫情中沦陷,是否意味着我们要逃离大都市呢?答案恰恰相反,据“得到:邵恒头条”栏目的介绍,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和杭州的表现尤为突出,呈现出远超其他城市的整体治理水平,而这种区位优势在短时间内很难被赶超,因此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最优选的居住地。


其次,户型功能的考虑

在疫情影响期间,居家上班、网上教学都要求家中有更多独立空间,可以容纳家中多人同时办公、学习且互不干扰;同时强大而稳定的网络环境也是要考虑的重点因素。


再次,社区配套的情况。

如果不能走远,那么社区自身或者周边可利用的设施就值得特别关注,例如绿地、购物、医疗等生活配套;更重要的是,物业公司在疫情防控中是敷衍了事、僵化刻板,还是认真高效又不失温馨,其服务质量和态度均暴露无遗。


最后但绝非最不重要的是,居家心理和情绪环境。

在现代都市家庭,由于家庭成员平时学习、工作都比较忙,很多内部矛盾并未集中爆发,但疫情一来、围城高筑,立马要求把相处方式从“反正看不见”转为“相看两不厌”,实在太难了!据新闻报道,疫情稍缓刚刚复工之际,上海、西安等多地民政局的离婚预约就纷纷爆满,可见形势不容乐观。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把创新称为一种“创造性的破坏”。

疫情终究会过去,但疫情影响必将持续,期间作为应急手段的远程办公、网络协同等,必将对未来的工作开展与业务协同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乃至创造性地破坏雇员和雇主之间原有的关系,使之趋于以自主管理、价值认同、合作共赢为基础的新模式。


然而,另一位K哥,美国专栏作家凯文·罗斯(Kevin Roose)最近发布了一篇名为《在家办公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的文章,虽然在文中他首先承认了远程办公通常确实效率更高,但继而提出其若干弊端包括:“不利于同事随时讨论碰撞形成创新”、“不利于工作与家庭生活区分和平衡”以及“不利于社交活动而易生孤独感”等等,最终结论是“大多数人应该在办公室或其他人周围办公,并尽量避免独自在家工作的安排”。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不适合远程办公呢?

大概率是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不具备基本的自制能力,无法妥善规划和安排这种新模式下的工作与生活。

第二,不具备远程协同的能力,无法有效通过网络技术开展工作沟通及团队管理。

第三,不具备远程创造价值的能力。

 

这里举个反例:

我家阿姨返沪并隔离期满之后,由于疫情影响无法正常来家里帮忙,于是我建议她在家包些饺子、馄饨和包子,冷冻后在小区外的无接触快递点交付给我们,期间工资照付。


阿姨做得很开心,说自己“再也不用担心失业,也可以在家工作啦!”现在轮到我担心了,因为阿姨后来在做家政的姐妹群里发出倡议,呼吁大家一起来做手工制作的冷冻食品,并通过网络接单在附近社区销售。


相比从事家政工作而言,如果这种方式能为她创造更大的收益,我很可能不久就会失去一个好阿姨,而网上则会多出一个成功的微商。







人们常说,大彻大悟者往往经历过大起大落,但反之则不然。
疫情让很多人痛失至亲好友、悲恸欲绝,但没有直接经历这些生离死别的人,也可能因此而遭受严重的心理创伤。
这就是“得到:徐凯文《心理创伤8讲》”中所说的“替代创伤”,“就是说在大型灾难性事件中,自己并没有亲身经历创伤事件,但目睹、听说、阅读到别人的创伤经历,也会给我们的心理造成伤害”。


▲《无间道》心理医生片段

例如,我有一位朋友曾在汶川地震过后,受命奔赴灾区从事防疫工作,由于多次目睹现场惨烈场面和数月沉浸于悲痛气氛之中,他回沪后不得不长期接受心理干预和辅导。大疫之后,一场心理防疫战才刚刚打响。

疫情并不会带来世界末日,但可能会推动不少人产生现世幻灭的感觉,并转向宗教与信仰的庇护;抑或触发一些人开始反思人生,进而提出著名的“保安三问”,“你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事实上,你我皆凡人,追求超越可能促进人生的某种升华,但并不意味着让你去遁入空门、舍身求法或普度众生,只是继续去做些平常人能做且该做的事情罢了。想想河南邓州那个因为家贫无法拿到手机上网课而自杀的小女孩,想想湖北武汉主动义务接送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顺丰小哥,想想疫情期间不间断为医院、交警免费供应餐食的眉州东坡酒楼(武汉凯德1818店)的员工们,可供我们追求人生超越的道路有千万条。

👇《阳台里的武汉》👇



人生“小势”就此告一段落,欲知家国“大势”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APP图片来源      unsplash


- END -
作者简介


元律 Kevin Yuan

毕业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分获历史学学士及民商法学硕士学位,目前正攻读法学博士学位。

现主要从事跨境金融及监管合规方面的法律服务,包括跨境金融业务与交易、国际金融机构并购与重组及全球金融科技与服务等相关的法律及合规事项。拥有16年以上金融领域从业经验,此前曾供职于多家跨国金融机构,包括: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历任总行法律合规部诉讼法律顾问、法务秘书及关联交易管理团队主管等职,是股改上市小组、合规政策起草小组、法律风险管理小组、操作风险管理小组的核心成员。


  • 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任公司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负责法律、合规、反洗钱、风险管理及公司治理等工作。


  •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任零售银行法律合规总监,负责个人银行、中小企业银行及私人银行的法律、合规及反洗钱等工作。


  • 融科技公司连连支付,任首席合规官,领导合规管理部、反洗钱中心、反欺诈部、客户准入部及风险管理部等部门工作。


  • 创办“互联网+法律”模式的创业公司,以虚拟团队方式整合全球法律合规专家资源,向金融科技、私募基金和投资并购等行业的公司及项目提供法律合规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